身為「聚焦東南亞‧國際新視野」一系列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對於辦理此次活動又有什麼想法呢?
--------
這次想辦理12月活動的原因,不是為了再次激起大家出國的心 ,
或是再次鼓吹「國際志工」這個議題。
這次想辦的理由,某程度而言是恰恰相反的---
我想讓大家(包含我自己)有機會能再看(或聽)清楚一點--
不是每一個地區/議題,
都是可以被這樣簡單化、輕易地以整體概念去普遍性地的對待,
我相信有很多議題或是細微的差異,風土民情,
是實際去過的人,才能夠感受的,
而不是那種大家刻板印象中的"東南亞是怎樣怎樣",
或者是刻板印象中的"好像很????或!%@#"之類的。
當然,辦理講座要有誘因,
一些異國的風土民情介紹是在所難免。
但我實在是不想再次去強調,
可能又看到了什麼悲情(抱歉我用比較情緒化的字眼)的現象,
然後對比台灣自己又是怎樣怎樣、
然後又再度無意識的加深了自我的優越感以為國際志工的出發,
是一種可以拯救他人的心態?
(想必這些觀點,只要真的參與過的人,都會知道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
因此,我在想,是不是有一種可能,
可以以更理性、更真正拓展視野的方式,
去看待不同國域發生的事情---
他們的生活、他們遇到的需要去拚鬥的議題;
更甚著,這些"外國"不只是在飛機飛出去的地方 ---在台灣就有。
我不希望辦完活動之後,
對於來聽的聽眾來說是再次加深了
"噢~~他們很需要幫忙!我好想出國當志工!!"
---當然這種願意服務的念頭也是很必要啦,
只是說,我希望他們離開後,是除了看到東南亞的風情、人事物,
看到和台灣本島/和自己(不曾住過或去過那邊的)之間差異之外,
還可以更理性、客觀的去發掘一些問題,
而那些問題不是用general過的介紹,
不是用promote方式招募國際志工的手段可以包裝的。
我希望到場的人們從演講現場離開後,
是可以有一些收穫---
而那些收穫不是再度去證實他們已經知道的印象,
而是,可以打開眼睛去看看這些活在東南亞之境的人們的生命
---而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目前在台灣的許多人們。
若能做到這樣的話,我想,對我來說,
這次辦理活動的最大目標也就達成了。
1 則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