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活動圓滿結束了,後續還需要大家持續關注與支持!!!

比如說,
看新聞可以有新的注意焦點與思考面向
多作一些research;
到這些單位作志工
用文字實踐、書寫與發聲
mail你的心得/想法給我、post在部落格上,
讓更多人看到

更重要的是,
別忘了持續關心東南亞議題與這個部落格噢,
我會盡力維持它的活躍度的。

這幾周來謝謝大家!!! : )



舒婷

2008/12/01~2008/12/19

凝眸對望,
島嶼之上‧他國與家鄉。

他/她、你與我生命有了遷徙與撞擊
模糊了舊有的框界
東南亞的一隅又會是什麼模樣?


2008年12月
邀請您一同來細聆亞洲的聲音
重新看見,我們的世界。



(點閱完整版 活動整體企劃書)

(下載海報)


「聚焦東南亞‧國際新視野」
國際志工經驗&東南亞議題系列活動



※ 講座資訊 怎麼來政大?--交通指南

12/1(一 ) 國際志工之眼‧聚焦東南亞
分享者:緬甸/泰北/印尼-台大、政大國際志工團隊
時間:晚上7-9時
地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113
講義分享與下載


12/9(二) 緬甸與民主‧番紅花的記憶
分享者:台灣自由緬甸網絡林芳如小姐
(前往了解更多)
與談者:政大民族系 王雅萍老師
時間:晚上7-9時
地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113
講義資料下載

12/16(二) 四方報的東南亞經驗
分享者:《四方報》中文主編 張正先生 了解更多
時間:晚上7-9時
地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102


12/19 (五) 誰在框架「內」與「外」?移民、移工在台灣
分享者: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理事長 顧玉玲小姐
時間:晚上7-9時
地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113
前往了解TIWA
前往閱讀《我們》與顧玉玲書寫的相關文章



※ 攝影展-「聚焦東南亞‧國際新視野」
展出日期:12/1( 一)-12/19(五)
展出地點:電算中心 一樓大廳 靜態攝影展




指導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學務處課外活動組
主辦單位:創意知識服務網、國際志工社

活動聯絡人:
英文四 楊舒婷0912712611、外交四 李怡盈 0923511019


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工作記事]天氣一冷,就會......?


身體健康真的是太重要了,各位。

##ReadMore##
昨天晚上一邊打工作記事,一邊覺得喉嚨隱隱作痛。
今晨起床,痛得更厲害。

逼自己躺了一整天,才略感舒緩一些。




大家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





哎唷因為今天休息一整天,我的工作全部ㄌㄚˋ掉......



by 舒婷

[工作記事]第一次,第一次,與第一次......

期中考結束,就馬上一頭栽入系列活動的籌辦事宜。
雖然是九月十月就確定的事情(辦理系列活動這件事),
但講師聯繫或許許多多的細節,
還是集中在這一周(期中考剛結束的這一周!),
一起來向我報到了。
(就暫時不提還有期中報告們的慘事!!哈哈。)

##ReadMore##

第一次,確實是第一次,決定要辦理一個比較有系列相關的活動。
比起以往總是比較實體活動專案性、甚至是單次性的講座規畫,
針對議題作系列活動,嗯......應該可算是頭一遭吧。

聯合了其他社團(國際志工社是共同主辦單位之外,還找了校外社團支援),
還弄了一個其實自己也根本沒作過(更不是專業)的靜態展覽
(大家不要因為看到這句話,就不來看展噢......請來多多批評指教!!!)



從上周午考完最後一科期中考開始,
每一天都有許多有趣的進度值得紀錄。
當然,是瑣碎且密集的,
也包含了與各講師們的email反覆溝通協調。



解決問題從來不是"一塊蛋糕"的層級---
唔,我想,至少也是兩塊蛋糕以上吧......
是需要不斷鼓舞自己、用樂觀態度看待的---
比如說,還有社團夥伴還沒考完期中考怎麼辦?
活動宣傳來得及嗎?
各講師提供的資料和講義、ppt......?
還有沒有漏掉什麼資訊/連結?
相框借不到怎麼辦?
借到了,但後續要怎麼處理才能完整呈現呢?
眾多照片裡到底要選哪幾張呢?
尺寸、現場擺設......
持續聯繫、回答大家的問題......
......


每天腦子都被這些事情塞滿,
深怕遺漏了哪個環節,而使得活動有了小小的缺憾。







自己社團的夥伴說:
「你很重視這次活動吧? 感覺得出來。」





是的,我承認。
我對這次的活動,有著很深的期許與感情。

如果有什麼聽來很偉大的理由,
那必然是活動中,說來比較利他的部分---
其實我常想著,
說穿了,我也是自私的---
因為希望有這樣的活動,希望能有什麼呈現,去找了什麼單位......
並不否認有著這樣的自己存在---
甚至,整個過程中,
這樣的自我意識一直是很清楚的。


因為,
我想辦理這個活動的心情(實際內容規畫當然隨著時間而有些微變化),
已經擺了半年了;
我想要回應、滿足對自我目標的設定,
想要能夠給出一個交代、完成一個對自己許諾的夢想
(這起源來自我媽媽,但故事說來話長,就不佔篇幅了),
想要在畢業前,
在還是可以安心的以學生身分盡情學習(甚至嘗試與犯錯)的時候,
再好好的,與許多人,共同和合一件自己想來還不錯的事。

是的,我是自私的,確實是。


因此過程中,
作每個決定之前,也微微不安緊張地想著,
是不是太主觀?
我的立場又是什麼?
......









每個人觸碰到這些議題的時間與背景不同,
引發的後續效應、對自己生命的影響,
也各有差異。


我想,大概是我的時間點到了吧,
因此很認真的積極的看待這整個活動,盡量了解每一個環節。
(坦白說,我平常沒勤勞成這樣......做事情也會以興趣作評量標準的。)
(而且沒有夥伴們的支持--
比如說怡盈拉進國際志工社,以及我自己的社團,是不可能辦成的。)




在活動正式開跑前的前一個周末,
正在打這篇文章的我,
不知道接下來,能作到什麼程度---
不知道這系列活動到底有多少人知道?
有多少人會出現?
對他們的意義又是什麼?
聽完講座能夠更了解一點什麼嗎?
(當然......佈展還有很多有的沒的得處理!!!!(哈))




然而,
不論來的是誰(認識與否),
我都會很感謝的,
不僅僅是因為你的出席讓場面沒這麼冷清(哈哈),
而是,來的每一個人,都成全了我這個(追根究柢來說)是蠻自私的夢想。
(而且我在過程中,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們: )
也很期待在未來的每一場活動中,再認識你們。)




希望接下來的每一場講座,
都能帶給你們一點不一樣的"什麼"。
(這個"什麼",可能是多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
可能是釐清了一些問題?可能是......也可能是......?)




我是舒婷: )
我們12月份見!!!!

(唔,我想我到時候一定會因為現場有一些有的沒的事情要弄,
而顯得很慌亂(?)。
如果我漏了打招呼,也請主動和我說說話呢!!
先謝過啦。(哈))



附註:
攝影展的事情,
要大力感謝力昕!!! : )
(力昕=廣電系的郭力昕老師。)
以及接下來支持很多的傳院暗房與助教國成學長。
(我怕我會忘記把這些人的好寫出來,先在這邊註記啦!!!)






寫於寒冷的半夜一點半

請連署-呼籲聯合國促使軍政府釋放緬甸政治犯

「緬甸的政治犯」的存在現象
是緬甸軍政府箝制人民言論自由的證據。

因此,長期以來,
國際社會與人權組織都將「政治犯」作為評估緬甸軍政府表現的標準,
並呼籲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將「釋放緬甸政治犯」作為首次政治訪問的目標。

你也可以加入聲援運動,
一起呼籲聯合國秘書長將釋放緬甸政治犯作為政治訪問的首要目標。

請上網連署「呼籲聯合國促使軍政府釋放緬甸政治犯」,
一起為緬甸人權努力:
http://www.burmacampaign.org.uk/un_action.html

(摘自:台灣自由緬甸網絡Taiwan Free Burma Network )


前往網站 了解更多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1201 國際志工之眼‧聚焦東南亞 講義&ppt分享

緬甸再見家鄉服務團 (by楊仲青)











泰北椰晴小泰陽 (by 張嘉盈)
2008夏 我活_台大 張嘉盈





印尼國際服務隊 (by 李怡盈)
1201_印尼 李怡盈


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1209 講師&組織介紹---台灣自由緬甸網絡(TFBN)



翁山蘇姬女士生於緬甸仰光,是緬甸非暴力提倡民主的政治家。
1990年她獲得薩哈羅夫獎,這是頒發給對維護人權有顯著貢獻的個人和組織,
翌年她又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而在2005年6月19日,她在軟禁中度過六十歲生日,
全球14個國家爆發反緬甸示威,要求釋放翁山蘇姬,
而台灣非營利組織也由「台灣勞工陣線」發起,
首次召開記者會聲援翁山蘇姬女士。  

2006年,台灣非營利組織發起連署活動,
上百個社運團體參與聲援、舉辦記者會及音樂會聲援,
並共同成立「台灣翁山蘇姬網絡(Taiwan Aung San Suu Kyi Network)」。  



2007年8月緬甸反軍政府示威,爆發「袈裟革命」,
亦稱「第二次緬甸民主運動」,
起因為緬甸聯邦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取消燃油補貼,
導致燃料突然加價約一至五倍,公共汽車收費也漲價一倍,
引發民眾連日來示威,要求民生物資價格合理化,
而後開始加入「與軍事執政團進行對話」以及「釋放翁山蘇姬等政治犯」等訴求。
台灣的社運界以及緬甸社群還有學生團體們再次串聯關心緬甸民主運動。
10月正式更名為「台灣自由緬甸網絡(Taiwan Free Burma Network)」。
信念為透過和平非武力的方式,致力聲援緬甸民主人權,深化人權事務。

【感謝經濟系 張維欣 文字整理】

前往台灣自由緬甸網絡 了解更多

如果你想更進一步了解緬甸/泰緬邊境請連結以下網站 : )


New Idea!新觀念 緬甸資訊網
(是由在台灣的緬甸夥伴們發起運作的社群網絡)


Voices for Burma


辛西雅醫生梅道診所
(台灣可以找得到相關介紹書籍!!)


穿越邊境 林良恕


邊境漂流 賴樹盛


YES Taiwan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
(台灣青年數位服務協會(Youth E-Service,簡稱 YES)是一個源自台灣公民社會,透過數位機會發展、數位典藏分享以及導入數位學習等服務,推動縮減國際數位落差,落實跨國青年交流為目標的非營利組織。服務地點遍及台灣、泰國、泰緬邊境、菲律賓等地。)

1201 講師&團隊介紹 印尼國際服務團

政治大學國際志工社(NCCU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Association, NCCU IVA)為2007年成立之社團,希望藉由國際服務活動能讓同學拓展國際觀,同時培養對社會的關心、服務他人的熱忱。

1. 學期中
(1) 每週固定舉行社課、邀請講師演講,將服務理念傳播至政大。
(2) 週末至深坑育幼院與政大外籍生一同服務,英文教學或繪本閱讀。

2. 寒暑假
1. 於2008/7組團至中國青海省進行支援教育。
2. 於2008/7組團至印尼jambi省進行華語文教育。


2008 國際志工社印尼華文教學團
地點:印尼 蘇門達臘島 Jambi省 Kristen Bina Kasin學校
對象:當地學生以及居民。

此次服務機會由就讀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之印尼華僑學姐得知主動提供,由於當地小學華僑學生不在少數,學姐希望我們能提供當地小學生不同的人道關懷和語言教育。社團也在隊員選出後,邀請政大印尼僑生為我們進行簡單的印尼文教學及文化介紹,希望我們社團能更為當地貢獻心力,也希望藉由這次服務擴展隊員之世界觀及服務理念的養成。

主要活動:
華語文教育之推廣、活動帶領和文化交流,增進小朋友的國際視野。一週12小時,共計40小時,字母、發音、會話為主。


◎ 活動照片及團員心得: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nccuiva&book=5

1201 講師&團隊介紹 椰晴小泰陽(泰北)


椰晴小泰陽志工企業家服務隊」為台大國際事務研習社(IAS)
於緬甸服務計畫之外,另一海外服務計畫。

了解更多





相關網站
台達電文教基金會 新聞
基金會協助台大學生 赴泰北推廣華文教育

明愛會 新聞

2008椰晴小泰陽
安康 服務圖像

黃果園 服務圖像與部落格

服務地點和對象


泰北清邁省新寨村、安康村、正德村的華人難民村
2007年暑假,我們透過天主教明愛會的協助,被安排服務的據點是清邁省的新寨村和安康村,至於今年是否新增正德村的據點,將依據最後組團的人數決定(通常一個村落,是由3~5人組成的服務團隊負責)。


以下將簡單介紹服務地點和對象:

清邁是泰國第二大城市、充滿悠久歷史的觀光型古都,而我們服務的華人難民村位於泰緬邊境,因此從清邁機場下飛機到山上村落,大約需要兩小時的車程。華人難民村的由來,是當年政府軍在國共內戰撤台後,三、五軍授命留在越南邊境伺機反攻,卻因為國際政治發展(可參考電影「異域」),在一連串抗共戰爭後輾轉進入泰緬邊境安居,至今已傳承到第三代。雖然多數下一代的華人孩子已可接受泰國的義務國民教育,但是一來村中長輩不希望中華文化(包括學習中文)就此斷根,二來華人村還是因為居留身分、缺乏市場經濟、公共資源困乏、邊緣化等問題,導致至今的社會發展仍處於窒礙難行的階段,類似台灣三、四零年代的生活水準,因此亟需台灣有效資源和方法的投入!

基本上,華文學校可說是當地的補習班,由村民自組辦學。去年新寨村有五位同學服務,村中共有三所華文學校(三愛、唐窩、華亮),其中以三愛學校橫跨幼稚園至國中三年級,規模最大;安康村位於新寨村上方山頭,去年由六位同學服務,共有安康、馬房、立德三所學校。






服務內容


基於去年的泰北經驗,我們目前暫定服務的短期目標為「改善華文學校的教育環境」,長期目標則是「促進社區發展、開創教育、經濟新合作模式」。在長期目標方面,我們目前想往「企業社會責任」(CSR) 和「社會企業」(Social Enterprise)的方向努力發展,未來可能執行的專案內容包括:(1)社群田野調查:建立長期資料,掌握泰北經濟社會的情形並討論創新模式的可能性;(2)結合企業關懷:安排和泰北設廠的台灣企業交流,尋求教育、就業的創新合作機會。





合作單位
一、天主教明愛會
網站:http://www.catholic.org.tw/caritas/
簡介:
「台灣明愛會」Caritas Taiwan是「國際明愛會」(Caritas Internationals)的一員,
也是「亞洲明愛」的成員。台灣明愛會屬東亞富裕的國家,對亞洲區域的貧窮國家,需付出更多的關懷。並且與「亞洲全人發展盟友協會」(APHD)一起合作共同關懷亞洲地區的發展。自1976年「台灣明愛會」與難民結緣,照顧他們無微不至,直到移民安頓到第三國;為此受邀成為「國際天主教移民委員會」(International Catholic Migration Commission)的執行委員。「聯合國難民總署」(UNHCR)對台灣明愛會的服務熱忱曾讚賞,並稱是他們的好伙伴。

國際明愛會同時也是: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ECOSOC),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國際糧食暨農業組織(FAO),聯合國文教組織(UNESCO),國際勞工署組織(ILO)的顧問之一。


二、時代基金會
網站:http://www.epoch.org.tw/
簡介:時代基金會成立於1990年,由二十家國內各產業的領導企業共同成立,基金會的宗旨在於結合產業、民間企業及國內外學術機構之人力與財力,致力於中華民國經濟問題、區域經濟體系間之互動及未來展望之研究,進而協助台灣經濟發展,並促進與相關經濟體之合作。

1201 講師&團隊介紹 緬甸再見家鄉服務隊


※台大國際事務研習社—緬甸再見家鄉服務隊

相關連結:




台大國際事務研習社是一個專注於國際事務的社團,由一群關心國際事務的學生,在討論著國際事務的同時,我們也時常談論應如何實際的採取行動,才能真正體現行動而非紙上談兵。前年我們有幸邀請到褚士瑩先生來到我們的社課,他以「心像麵包一樣柔軟--從緬甸國際救援工作看生涯規劃」為題,給了我們一場精彩的演講,同時更讓同學對於緬甸當地情況有進一步的認識,讓我們更深入的看見,在另一個角落裡,正在發生的另一個事實。這場演講在我們心裡引起了激盪,我們開始討論,我們能夠做些什麼?我們能夠採取怎樣的行動?我們能夠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前年我們得到青輔會、外交部、台大的支持,贊助我們到紐約,以聯合國志工一員的身分,體現我們對於國際事務的關懷。去年我們幸運的更得到了教育部、僑委會、紅十字總會與陳克華醫師等的支持,前往緬甸,與當地在台求學的緬甸僑生共同組成再見家鄉服務隊」。在服務的過程中,每一個團員都期望自己可以為有緣相見的孩子們帶來一生的改變,但在透過翻譯與園長們深度了解過後,發現一兩次的拜訪,我們最多只能給孩子的是一些物資、教育性質的玩具,及給他們一個開心的下午,卻無法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面臨殘酷的貧窮。而緬甸聯合國顧問U Thein Aung 先生告訴我們其實面對貧窮,他們需要的不是我們給予更多的錢與物資,而是聆聽、了解他們的生活,與如何EMPOWER the people,建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自己擁有更多的選擇及工作能力。當然真正的改變需要很長時間與大家的投入,但我們所拜訪的孩子們仍然非常開心見到我們的到來,因從沒有人願意開心陪伴他們一下午。期待我們的服務能讓〝心〞拋的更遠,接棒的人更多,而每一位相遇的孩子,我們會永遠把他們放在心上。

於是今年我們決定仍然要回到當地的華文學校服務,持續帶給他們新的激盪,另外還協助興建在弄曼的
大雨托兒所(了解更多),用來幫助孩童能在雨季農忙時受到適當的照顧,我們也希望能夠與社區進行深入的拜訪、聆聽與了解居民的生活,將這些資訊帶回台灣,期待未來更多的支援能夠前往緬甸。國際事務研習社相信唯有這樣能延續我們對緬甸的關心、對國際事務的參與化為實際的行動,讓國際接軌從身邊開始,地球村也不再是遙遠而陌生。期待各單位的支持。



服務時間與地點
出國期間:97年8月7日起至97年8月30日
服務對象:華僑高中生、3-15緬甸兒童,預計總服務人數約980人


第一階段服務期間:97/8/9-96/8/21,共12天,臘戌華僑學校
第二階段服務期間:97/8/21-97/8/27,共6天,弄曼農場大雨托兒所
第三階段服務期間:97/8/9-97/8/27,共18天,臘戌




服務目的
1. 提供在台緬甸學生與台灣學生合作機會,共同建立一個新的國際視野;緬甸學生可以將在台灣所學之新知及專業技能回饋到家鄉的母校,而台灣學生可以實際參與國際服務行動,響應聯合國千禧年計畫中提升教育水平、降低文盲之目標,同時展現台灣青年扮演世界公民之行動力。

2. 藉由服務緬甸華文學校,提升華文教育之創新以及提供基礎生命教育於華人青年,讓他們了解生命的可能性以及如何處理生活中的問題與情緒管理。另外也希望能改善當地衛生保健之習慣,加強自身保健之知能,以彌補緬甸醫療嚴重不足與落後之窘境,使之有效提升當地整體生活品質外亦能降低因意外造成的死亡率。

3. 持續與前聯合國緬甸顧問U Thein Aung先生所組成的當地組織合作,於緬東弄曼村開拓新的社區計畫:增蓋一所社區活動中心並成立大雨托兒所,在雨季期間(5月~10月),提供因農忙而無法在家照顧幼兒的家庭,一個免費的專業照顧。內容包括學齡前的教育課程外,亦供應基本的餐點及衛生保健的養成。在社區活動中心建立的過程中,邀請弄曼當地居民一起動手建造,除增加他們的工作機會外,村民更有機會透過參與,來服務自己的社群。期間所需經費,包括工程款、師資、營養午餐及年度的行政營運費用等,皆由再見家鄉服務隊,在台募款籌措認捐完成。




合作單位

愛與和平地球家
2003年由靈鷲山的心道法師創立於紐約,成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愛與和平地球家(Global Family for Love and Peace)。心道法師祖籍雲南,出生於緬甸,幼時隨著異域孤軍,顛沛流離抵達台灣,成熟修道的因緣,為報三寶、眾生恩與父母恩,其中協助緬甸孤離的教育問題,以及泰緬柬等地區的孤兒教養,與社區基本醫療問題做起,深具報恩與普世關懷的特殊意義。GFLP從人類永續、地球和平的出發,致力於透過推動靈性教育,匯聚來自全球各大宗教界、政治介、企業界、與學術界的世界公民,共同在各領域中組織和推動社會服務與和平運動,希望能啟發一個愛與和平的和諧世界。

以上內容來自靈鷲山和平資訊網
http://www.093.org.tw/content/home/home05.asp#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直擊]主辦人之一:外交系李怡盈 對此次活動的想法

外交系李怡盈是國際志工社現任社長,
於今年暑假也帶領團隊前往印尼、青海等地進行服務。
我們來聽聽怡盈對於此次系列活動的看法。


-----------------------------------

學期初舒婷約我吃飯,
提了這樣一個構想,
關於東南亞議題系列活動,
大致包含講座、分享、攝影展…等,
似乎是一個很棒的idea,就答應一起協辦了!


因為社團目前的志工機會,也多往東南亞跑,
我自己也去過泰北、印尼當過志工,
覺得台灣人實在是對東南亞有許多誤會、歧視、以及不了解,
東南亞明明離我們這麼近,
台灣其實與這些國家如此密切的交流著,
包括勞工、婚姻、台商投資…等,
但我們卻沒有好好的認識或了解這個地方。


全球化下的區域化已然成為一個趨勢,
但台灣卻始終看不清自己的定位,
依舊把這些東南亞國家貼上了標籤,
不願意用積極、正面的態度來面對這些問題。

之前流行過一句話,「台灣人的國際觀只剩下王建民」。

不可否認的,
台灣人目前國際觀的欠缺與外交處境、媒體環境有關,
但我相信,其實沒有人可以矇閉你的眼,
只有你自己選擇拒絕看到這個世界真正的樣子,
「如果我們不關心緬甸的民主,又有誰會關心我們的?」,
當我們不去接觸、認識台灣以外的世界,
世界上也沒有其他的人會來了解、幫助我們。



我大三上時,
幫忙台北市社會局課輔幾個在都市內的原住民小孩,
他們學習的專注力差、學業進度落後都市小朋友一大截,
相較我在寒假時去花東部落帶寒期營隊的那群原住民學生們,
我真覺得他們辛苦的多!
在部落,他們學著唱八部合音、說著母語,
在都市,這些原住民小孩就成了外團體,與這個教育制度格格不入。
同樣的,
許多人對於去東南亞當志工都有種莫名的憧憬和想望,
但別忘了看看你我身旁,
這些台灣的新移民,同樣的在這個社會辛苦的打拼著,
卻很少人願意花時間注意他們、了解他們、認識他們。



「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
接著,他們追殺猶太人,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猶太人;
後來,他們追殺工會成員,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
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
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詩,
這也能多少說明會跟舒婷一起辦這個活動的原因。
希望大家能藉由這次系列活動,
能得到一些不同於以前的觀點和啟發!

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直擊]主辦人之一:英語系楊舒婷 談此次活動概念

英語系四年級的楊舒婷是此次主辦社團之一:創意知識服務網的社長。
身為「聚焦東南亞‧國際新視野」一系列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對於辦理此次活動又有什麼想法呢?


--------


這次想辦理12月活動的原因,不是為了再次激起大家出國的心 ,
或是再次鼓吹「國際志工」這個議題。
這次想辦的理由,某程度而言是恰恰相反的---
我想讓大家(包含我自己)有機會能再看(或聽)清楚一點--
不是每一個地區/議題,
都是可以被這樣簡單化、輕易地以整體概念去普遍性地的對待

我相信有很多議題或是細微的差異,風土民情,
是實際去過的人,才能夠感受的,
而不是那種大家刻板印象中的"東南亞是怎樣怎樣",
或者是刻板印象中的"好像很????或!%@#"之類的。



當然,辦理講座要有誘因,
一些異國的風土民情介紹是在所難免。
但我實在是不想再次去強調,
可能又看到了什麼悲情(抱歉我用比較情緒化的字眼)的現象,
然後對比台灣自己又是怎樣怎樣、
然後又再度無意識的加深了自我的優越感以為國際志工的出發,
是一種可以拯救他人的心態?
(想必這些觀點,只要真的參與過的人,都會知道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


因此,我在想,是不是有一種可能,
可以以更理性、更真正拓展視野的方式,
去看待不同國域發生的事情---
他們的生活、他們遇到的需要去拚鬥的議題;
更甚著,這些"外國"不只是在飛機飛出去的地方 ---在台灣就有。


我不希望辦完活動之後,
對於來聽的聽眾來說是再次加深了
"噢~~他們很需要幫忙!我好想出國當志工!!"
---當然這種願意服務的念頭也是很必要啦,
只是說,我希望他們離開後,是除了看到東南亞的風情、人事物,
看到和台灣本島/和自己(不曾住過或去過那邊的)之間差異之外,
還可以更理性、客觀的去發掘一些問題,
而那些問題不是用general過的介紹,
不是用promote方式招募國際志工的手段可以包裝的。



我希望到場的人們從演講現場離開後,
是可以有一些收穫---
而那些收穫不是再度去證實他們已經知道的印象,
而是,可以打開眼睛去看看這些活在東南亞之境的人們的生命
---而其中,當然也包括了目前在台灣的許多人們。




若能做到這樣的話,我想,對我來說,
這次辦理活動的最大目標也就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