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活動圓滿結束了,後續還需要大家持續關注與支持!!!

比如說,
看新聞可以有新的注意焦點與思考面向
多作一些research;
到這些單位作志工
用文字實踐、書寫與發聲
mail你的心得/想法給我、post在部落格上,
讓更多人看到

更重要的是,
別忘了持續關心東南亞議題與這個部落格噢,
我會盡力維持它的活躍度的。

這幾周來謝謝大家!!! : )



舒婷

2008/12/01~2008/12/19

凝眸對望,
島嶼之上‧他國與家鄉。

他/她、你與我生命有了遷徙與撞擊
模糊了舊有的框界
東南亞的一隅又會是什麼模樣?


2008年12月
邀請您一同來細聆亞洲的聲音
重新看見,我們的世界。



(點閱完整版 活動整體企劃書)

(下載海報)


「聚焦東南亞‧國際新視野」
國際志工經驗&東南亞議題系列活動



※ 講座資訊 怎麼來政大?--交通指南

12/1(一 ) 國際志工之眼‧聚焦東南亞
分享者:緬甸/泰北/印尼-台大、政大國際志工團隊
時間:晚上7-9時
地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113
講義分享與下載


12/9(二) 緬甸與民主‧番紅花的記憶
分享者:台灣自由緬甸網絡林芳如小姐
(前往了解更多)
與談者:政大民族系 王雅萍老師
時間:晚上7-9時
地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113
講義資料下載

12/16(二) 四方報的東南亞經驗
分享者:《四方報》中文主編 張正先生 了解更多
時間:晚上7-9時
地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102


12/19 (五) 誰在框架「內」與「外」?移民、移工在台灣
分享者: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理事長 顧玉玲小姐
時間:晚上7-9時
地點:政治大學綜合院館113
前往了解TIWA
前往閱讀《我們》與顧玉玲書寫的相關文章



※ 攝影展-「聚焦東南亞‧國際新視野」
展出日期:12/1( 一)-12/19(五)
展出地點:電算中心 一樓大廳 靜態攝影展




指導單位:國立政治大學學務處課外活動組
主辦單位:創意知識服務網、國際志工社

活動聯絡人:
英文四 楊舒婷0912712611、外交四 李怡盈 0923511019


2008年12月13日 星期六

1219 講師介紹---顧玉玲

(取自破報)


顧玉玲是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的理事長。
前一陣子出版了《我們》一書。



不願意只單用幾句話來概述簡介她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想,
就從網路上每個人的閱讀經驗、或感動、或迴響,
在12/19與顧玉玲面對面之前,
了解---可以從這裡開始。




by舒婷


卯上主流 講師介紹



##ReadMore##

感謝賴樹勝Sam大哥的整理:)

關於《我們》
寫在《我們》之後(作者後記)/顧玉玲
http://www.tiwa.org.tw/index.php?itemid=269
移民/移工的研究不少,但我多不忍這些生命故事在論文中只剩下編號A310或C409的去脈絡隻字片語,因此更想扎實留下完整的人的樣貌。若說是田野,我 們早已在這個田野裡生存、搏鬥、協同前進多年,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拉長了看,有具體的發展與過程,極少來自訪談資料。由於我作為一名全職的組織工作者,這些 記錄也不免會出現敘述者的觀點、立場、及實質介入,這不但不可迴避,反而更是我書寫的主體:從本地社運工作者的角色出發,我、以及我們如何在一個菲勞聚集 的場域,主動涉入、積極協力、貼身作戰、並相互影響;而TIWA組織移民/移工的在地實踐,也會或明或隱地出現在行文中。

仍然相信幸福是可能的.我們(書本序文)/唐諾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8343
自我變小,空間就出來了,容受得下更多人更多故事以及更複雜更周到的思維。如果要為《我們》這本書找一個關鍵性的書寫之辭,我個人會說是「節制」,顧玉玲 沈著的、低溫的、耐心的說著這些人這些事。從故事的量來說,她必然是節制的,因為她直接看到的、經手的實在太多了,一本書的負載量有限,她要做的只是取舍 和裁剪,而不是創造和放大;從故事的質來說,這些人這些事的真實牽動力量,也無需人虛張聲勢,無需過度書寫………


「我們」的集體創作(書本序文)/龔尤倩
http://www.tiwa.org.tw/index.php?itemid=268

這些年來,至少在台灣是這樣的現象:國家機器一方面用各種方式箝制底層人們的流動,另一方面卻擁抱、攏絡資本家;禮遇社會位置較高的白領專業人士。這是一個有階級差別待遇的不公義的全球化。…..我們讓移工自我述說,培力移工發聲,並將他們的作品呈現給台灣社會,創造空間,讓不同社會群體在這樣一個創造設計的社會場域中,碰撞互動。

讀《我們︰移動與勞動 的生命記事》(書本序文)/侯孝賢
http://twpa.ioe.sinica.edu.tw/?p=1372
八月初,印刻出版社快遞來此書的二校稿,和編輯的催稿信,這樣我又看一遍,《我們──移動與勞動的生命記事》,共看四遍了,照樣,還是熱淚滿膛。我下決心一定要把它拍成電影──這句話我曾經說過好幾回。


看見他們、看見自己(中時開卷)/藍佩嘉
http://www.coolloud.org.tw/node/28748
報導文學的文類,在《人間》雜誌停刊後,台灣剩下零星之火。此書延續了這個傳統,對於具體的勞動過程、工作現場細筆描述,提供紀實式的報導。然而,作者的 文字也不是單純的平舖直敘。顧玉玲擅長以文學的想像力,將移工的自述回顧,立體化為作者與讀者彷彿身歷現場般的生動場景。


把自我和千絲萬縷的移動者故事綁在一起─訪《我們》作者顧玉玲(破報)/陳韋綸
http://pots.tw/node/1264
訪問當天有位紀錄片導演在TIWA拍攝,顧玉玲嘆了口氣:「她答應給現場每個人一片影片光碟(才同意給她拍攝的)。常有研究生或是紀錄片導演跟我們說想寫 或是拍移工的故事,可是我們就很不想啊,誰知道移工在文章或是影片裡會被怎樣詮釋?」不希望故事成了一個個去脈絡後標記編號的論文,顧玉玲自承以民族誌的 田野方式記錄,求的是保留完整樣貌。「這本書是我作為20年運動者的書寫,把自己丟進去和她們綁在一起的成果。」


一本書說不出的好看(第279期女性電子報) /cookie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book/book52.htm
看完這本書之後,整整一個晚上都陷入在一種憂傷中,我拿著書 對著老公:「如果誕生在東亞國度的是我;如果台灣就是那個我們看不上眼的國家;如果我就是像書中多個主角一樣,即便受了高等教育,也得出國當勞工的人;如 果我們為了養孩子,不得不選擇勞燕分飛,那我們會變成怎樣?」


小移工與大富豪(苦勞網) /崔愫欣
我們是鏡(Net and Books書選)/傅月庵
顧玉玲 寫作,為了延續運動…(中時開卷)/高有智
族群集體書寫 傾聽失落的聲音(中時開卷)/林欣誼移工小說「我們」 主角們自己入書(聯合藝文)/陳宛茜

顧玉玲文字紀錄
孩子,她們不是外人(親愛的小樹) /顧玉玲
http://www.tiwa.org.tw/index.php?itemid=204
小樹,我一直覺得你有機會接觸這麼多勇敢又強壯的、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女人們,是多麼的幸運,我但願你未來在與人相處時,會因此學會比較寬的心胸、比較少的偏見。


逃 (第28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獎)/顧玉玲
http://www.tiwa.org.tw/index.php?itemid=100
初入冬,逾百名菲律賓籍的女工把「台灣國際勞工協會」塞得滿滿的,熱氣騰騰。她們多半年輕、活潑、問個不停,不時笑成一團,像在辦喜事;可話題一轉到近二個月沒領到薪水,有人流下眼淚,又哭成一團,路途險惡的他鄉異國。


同樣在戰場--「他人的戰爭」影評/顧玉玲
http://ironhorse.coolloud.org.tw/node/20155
他們是unseen army,他們不打仗,但他們為戰場上的士兵煮飯、洗衣、剪髮、掃廁所、蓋基地、提供燃料,他們住在伊拉克郊區擁擠的貨櫃裡,吃的是剩菜飯,經常沒水洗 澡,但爆炸與死傷一樣會掉落到他們身上。他們是TCNs,意指Third Country Nationals,第三世界的人,來自印度、孟加拉、尼泊爾、斯里蘭卡、菲律賓,服務出兵伊拉克的美軍。


和祥專案欺負弱勢外勞/顧玉玲
http://ironhorse.coolloud.org.tw/node/9300
警方說:「逃逸外勞是治安的不定時炸彈。」事實上,逾期居留的外勞,躲警察都來不及了,如何會以身試法?且歷年來外籍勞工的犯罪率,還不到台灣人的十分之 一!他們離鄉背井原是為了改善生計,語言與資訊上的多重匱乏,都只有使他們更壓抑、自制,任何與主流社會衝突的事都遠遠背離了他們來台的初衷。


有力人士輕饒 誰憐抗暴泰勞/顧玉玲
http://ironhorse.coolloud.org.tw/node/7395
誰還記得高捷泰勞?台灣社會對他們最後的印象,是搬離集中營後乾淨的新宿舍,以及有魚有肉的便當。之前遭受奴役的處境,似乎都隨著華磐仲介公司因官商勾結被撤去管理資格而成為過去式了?


台灣的新奴工制度 ─高捷泰勞抗暴調查報告/顧玉玲
http://city.udn.com/v1/blog/article/article.jsp?uid=mayersu&f_ART_ID=1190376
外籍勞工承擔了台灣最底層的工作,他們是生產者、勞動者、貢獻者,同時也是穩定社會的重大力量。但相對於他們的付出與辛勞,台灣的外勞政策卻剝奪他們轉換雇主、長期受聘、組織工會的權利,且任令私人仲介予取予求。當高捷泰勞哽咽說出:「台灣人都這麼可惡嗎?」,我們都必須回答這些問題:是什麼結構讓外籍勞工無力反抗、束手就摛?是什麼制度讓少數台灣仲介、資方可以為所欲為、使人為奴?是什麼政策讓官方自縛手腳、漏洞百出?


檢視台灣「反人口販運」的建構過程/顧玉玲
http://www.tiwa.org.tw/index.php?itemid=266

國家藉「人口販運」議題,納入特定對象加強控管,卻排除相關政策的全面檢討,檢警調張開天羅地網搜尋「受害人」,藉保護為名而進一步污名化、罪犯化、邊 緣化特定行業及特定族群。同時間,由民間發動的反奴工制度就是反強迫勞動,而反奴工運動適足以暴露反人口販運迴避外勞政策的壓迫。


沒有留言: